茶识 │ 茶叶耐泡度是个伪指标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茶识 │ 茶叶耐泡度是个伪指标

 

早上醒来手机打开公众号后台看到个留言,留言显示是前一晚10点多的消息,具体内容如上图,看到这位朋友想从我这获取答案又着急的样子,乐了一会儿。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懂得如何好好说话,尤其在网络上,不仅忘了基本的礼貌,连一点耐心都没有,还整天把“年少不听李宗盛,听懂已是不惑年”挂嘴边,就这耐心,恐怕听一百遍《山丘》也越不过那山丘。

 

这篇不是为了挂人,他让我推荐好喝便宜又耐泡的红茶,好喝便宜的茶有很多,但带上耐泡这个条件让我想借此写点关于茶叶“耐泡度”的一些看法,要感谢这位朋友起了个话题,是个很有意义的话题,也希望他能看到。

 

 

我一直很奇怪,为什么很多喝茶的人在评一泡茶时,总喜欢强调这泡茶的耐泡度如何如何,买茶时也喜欢问“这茶可以冲泡几次”,连卖茶的也是有意无意地在给顾客灌输自己的茶多耐泡,泡还不够,泡完了还可以煮,好像没能冲够十泡以上就不是好茶一样,非得把茶榨干才罢。但问题是哪个茶的国标还是文献或史料有提及过“耐泡度”这回事?

 

不过,评茶要完全讲耐泡度也不现实,只是每个茶都有它合理客观的冲泡次数,都要求十泡以上,显然有点“强茶所难”。事实上,老茶客都知道一泡茶随着冲泡次数,其内含物会逐渐变弱,这是基本常识,极少数有哪个茶可做到数次不减,当然这也并不是那些“明显不耐泡”茶的挡箭牌。

 

 

要讨论耐泡度,首先要看什么茶。打个比方,正常冲泡前提下,喝过普洱的人都知道耐泡度高,有些十泡确实也可以达到,这算冲泡次数多的。而岩茶的冲泡,一般在五六泡之后就会感觉开始弱下来,七八泡后开始出现水味,需要多闷会儿出汤,即使是正岩茶也一样。还有拿芽叶制作的绿茶就更不用说了。所以单纯用不同茶的冲泡次数做比较,像是关公战秦琼,没意思。

 

其次看投茶量和出汤时间,投茶量与冲泡次数有直接关系,投放5g冲泡与投放8g、10g冲泡是不一样的。

 

出汤时间也有很大影响,茶叶在茶具里浸泡时间越久,其内含物释放越多,滋味浓郁,冲泡次数自然比出汤时间快的茶少。有一回在桐木村,茶农拿出他的金骏眉,跟我说可以冲泡15次以上,我诧异,谁知他说的冲泡15次以上是倒入水后快速出汤,泡出来的滋味对我来说淡,但也有朋友说好喝。所以不同人的口味喜好,以及不同出汤时间,对茶叶的耐泡度都存在变量。

 

若要细说,耐泡度还与茶具容量大小,甚至水温高低都有关。

 

 

什么是真正的“不耐泡”?前面说正常冲泡也就是一般我们平时泡茶方式,假设同样两款8g的岩茶,投放在130ML盖碗里,同样出汤时间。一款茶的滋味是随着冲泡次数递减,在七八泡后开始出现水味;另一款在第二三泡后,香气、茶味瞬间弱下来出现水味,那么另一泡的问题显而易见。所以当我们讨论一款茶的耐泡度时,要具体茶,具体「客观看待」,别一味只关注你喝了多少杯。

 

造成茶叶不耐泡的原因有很多,采摘程度不够,采嫩采老会影响到内含物质,还有茶叶揉捻时的轻重、焙火过高等等都会对耐泡度产生影响。

 

 

其实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关注茶叶是否耐泡,相比起讲香气、讲汤水口感,耐泡度的确容易给人直观感觉到越耐泡的茶越好,什么茶喝到多少泡结束,因茶而异,也因人而异,有人只喜欢茶香茶味最好的状态,而最好的状态只在前面几泡;有人喜欢把茶喝到味淡只剩甜味,这都没问题。

 

只是希望大家今后关注一款茶的耐泡度时,能够多方面看待再做出判断,何况耐泡的茶不一定就是好茶。

Baidu
map